身心障礙福利工作之展望 - 陳飛燕
時逢中華啟能基金會興建的「臺灣春暉學苑」即將落成,基金會附設台灣智
能障礙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,提議在「身心障礙研究」季刊提出未來工作之展望。
造物者造生天地萬物,有其賡續的原則和規律,有的原則和規律是屬於顯而
易見的,如晝夜、四季、太陽系、大太空系等;有的屬於隱含而抽象的,如真、
善、美、聖。以哲學的用語來說,這些原則規律,有的是屬於形而下的,有的是
屬於形而上的。造物者提升人為萬物之靈,是要人藉著理智探索研究,去領悟祂
的創造奧妙,分享祂真、善、美、聖的本質。老子、莊子等人因為謙虛追尋天道,
所以能體認到「無為,才能無所不為」。老子開宗明義講: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
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,天地之始;有名,萬物之母。故常無欲,以觀其妙;常有
欲,以觀其徼。此兩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」人若能
開啟智慧之門,愈懂得道理,就會愈加謙虛;只要能虛懷若谷,真誠求知明道,
就能修習領悟到造物的原則和規律-「道」。
中華啟能基金會成立的宗旨,是要讓我們中間的弱勢者,亦能分享天賦的人
權,促使其能獲得與道合而為一的生活。簡單的說,也就是要生活在天命之中。我們創立基金會並非要讓某些特殊的人(如智能障礙者)養尊處優,或設成一個
孤島來做為「安置」的地方,而是要讓大家了解自己生於世上的「使命」,並且去
行使這份天賦的使命。中庸開宗明義謂: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」
能行使天命才是真正的存在者,生活在真實當中。
現今國內所謂的「教養」工作,無論在理念上,在法規上,在實質上都還有
很大的演進、改善、整合的空間。所以我們的身心障心障礙福利工作,無論是在基層
實務上,或在研究探索上,都還有做不完的工作-諸如,修訂合理的法規、導正
家長的理念、制定正確的政策、發展有效的個案評量表及機構評鑑指標,合理運
用醫療資源與落實基層的教育、訓練、輔導工作等。
祈望我們在造物主的引導中修習,謙虛、真誠,凝聚工作人員共識並彼此協
調互助,藉著臺灣春暉學苑這個社會福利工作的園地,能更謙虛的探索、研究,
覺察造物者天主造物造人的規範和規律,促使更多的人能體認到應該生活在天命
中,而且每一個人都能實行各自的存在使命。希望這樣覺察及實踐的過程,使我
們每一個人的生活,都能積極而有意義。
中華啟能基金會附設台灣智能障礙研究中心主任 陳飛燕 謹誌
中華民國 九十五 年 四 月